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图书馆 / 调研报告

全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发布时间:2013-07-10
全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基层图书馆是图书馆体系中的主体与基础,是面向全社会服务的最直接的前沿阵地。随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要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定以来,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的公共图书馆,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支持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使图书馆事业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特别是基层图书馆有了很大的改观。近年来我们对全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进行了数据调查,根据我们收到的102份2011年湖北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统计表作如下统计分析:
一、各项事业经费的增长提升了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湖北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经费近年来有了明显增长。据调查统计,2011年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总经费比2009年增加了约9000多万元。其中,武汉市的13个区级图书馆总经费达到了1700多万元。17个地市级图书馆中,总经费达到 100万元以上的有荆州、十堰、宜昌、黄石、襄阳等9家单位,约占全省地市级馆的53%。其中襄阳、荆州、黄冈、孝感等图书馆2011年总经费比去年有较大增长,增长幅度都在50%以上。在69个县区级图书馆中,总经费达到50万元以上的有当阳、孝昌、大冶、恩施市、阳新、孝南区、麻城、宜都等16家图书馆,约占全省县区级馆的23%。50多家图书馆2011年总经费比以往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明显的有黄州区,恩施市,兴山县,丹江口市等图书馆,增长幅度都在60%以上。2011年全省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比2010年增加了约400多万元,其中武汉市13个区级馆2011年购书经费达到200多万元,比2010年增加了约50多万元。地市级馆中,年购书经费达到40万元以上的有荆州、襄阳、黄石、宜昌等9家图书馆,约占全省地市级馆的53%。县区级馆中,年购书经费达到10万元以上的有当阳、大冶、麻城、汉川、黄梅、钟祥、英山等17家图书馆,约占全省县区级馆的24.6%。
2011年全省文献总藏量达到2000多万册,地市级馆文献总藏量为600多万册,平均每个馆的文献总藏量约为36.5万册。文献总藏量达到30万册以上的有十堰、黄石、宜昌、荆州、襄阳、黄冈、恩施州、鄂州等图书馆。县区级馆(除武汉市区馆外)文献总藏量平均约为9万册。2011年图书年入藏量比 2009年增加了4万多种。武汉市所辖13个区馆图书年入藏量平均达到4500种。地市级馆图书年入藏量达到5000种以上的有9家单位,约占全省地市级馆的53%。其中孝感、襄阳、襄阳少儿、荆门、鄂州等馆图书年入藏量达到9000种以上。县区级馆(除武汉市区馆外)图书年入藏量达到1000种以上的有 43家单位,约占全省县区级馆的62%。
   根据调查的数据,省图书馆制作了《全省公共图书馆部分数据排行表》,据近两年的数据排行表显示,地级馆中总经费排名靠前的有荆州、十堰、宜昌、黄石、襄阳、荆门等图书馆;县级馆中,总经费排名前十位的有当阳、孝昌、大冶、恩施市、阳新、孝感市孝南区、麻城、宜都、京山、应城等图书馆。
以上数据说明国家对基层图书馆建设经费的投入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使全省基层图书馆各项基本设施和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有很大发展。在国家大力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大力推动数字文化建设的号召下,湖北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也有很大发展。湖北省分中心每年都召开年度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会议,部署一年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任务,进行技术培训。“十一五”期间,全省已经按国家中心标准完成了90个县级支中心的建设工作。2011年,省中心专门派出技术人员,实地到黄陂、红安、新洲、团风、黄州、江夏、蔡甸、青山、硚口等十几个县支中心检查共享工程运转情况,进行卫星设备安装调试、共享工程服务情况调研和现场培训。在建设荆楚特色数字资源库方面。省中心与国家中心签订了合作建设辛亥革命专题库的协议,完成了《辛亥革命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和交送工作。2011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心的资源库审查验收工作。
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我省也有一定的起色,湖北省图书馆近年来建立了以光纤为主干的千兆局域网,高端服务器达20台,存储容量已达29TB,建立了湖北地方戏、楚文化研究等29个文摘、全文和多媒体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的总量达到580GB。在文献采购上,加大了电子资源的采购,每年购买电子资源的花费超过 100万元,占到购书总支出的五分之一。宜昌市数字图书馆采用国内先进的超星读秀数字阅读平台,拥有50万册自主版权电子图书、5000集高校名师讲坛视频和1.8亿条文献信息资源元数据。近年来,宜昌市数字图书馆馆外点击率就突破26.6万余次,日均点击率达到400余次,其服务成效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再造一座图书馆。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将以最先进的设备,最丰富的资源,面向全省各级用户开展服务。
三、图书馆硬件建设的投入加快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步伐。馆舍是图书馆的主要硬件,是衡量图书馆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倡导下,全国各地加快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步伐。湖北省政府将“每年支持建设县级图书馆”写进了“十二五”规划,并将拿出1个亿用于县级图书馆建设。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地掀起了新馆建设的高潮,据调查数据统计,目前,湖北全省已有65个地市、县将图书馆新馆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约占全省总数的 63.7%,其中,黄冈、恩施、十堰、襄阳、荆门等地几乎大部分图书馆都准备建新馆。武汉城区也有6家图书馆将建新馆。全省有孝感、赤壁、黄冈,潜江等 17家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达到1万平米以上,有近30多家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在2012年开工。总投入达7.8亿元,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工程也在2012年完工投入使用。投资6千万元,面积为9千多平方米的黄石市图书馆新馆馆舍也已建成。该项目加上现有旧馆舍7千平方米,使黄石市图书馆舍总面积达到了1.6万平方米。此外,全省80%以上的图书馆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扩建维修、环境整治和设备更新,新馆的建设将大大提升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推动全省图书馆事业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通过对以上全省基本情况数据的统计分析,不难看出,近年来图书馆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对基层图书馆事业经费和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很大,这将更快地促进基层图书馆事业迅猛发展。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层图书馆事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要彻底改变现状并不是短期的事情,目前从我国发展水平看,国家、省市级图书馆发展水平较好,基层图书馆建设普遍发展还不够理想,多数基层图书馆在办馆条件,藏书质量,知识容量、信息聚散能力和服务水平上还是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而县以下乡镇及社区图书馆更是发展的薄弱环节。
从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全省(除武汉市外)69个县区级图书馆2011年购书总经费只有470万,年购书经费达到15万元以上的只有4家图书馆,占 5.8%。而购书经费在5万元以下的有36家单位,约占全省县区级馆的52%,全省县区级馆平均年购书经费只有6.8万元。还有少数县级图书馆购书经费仍没有列入财政预算,有的图书馆多年基本没有购买新书。购书经费不足导致公共图书馆文献拥有量的不足,县区级馆2011年平均图书年入藏量约为1700种,达到3000种以上的有12家图书馆,只占17.4%。
另外,目前图书馆馆舍面积虽然在不断增大,硬件条件也在改善,与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相适应的现象。所以,如何管理好图书馆,如何使基层图书馆能长期地可持续地生存发展,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这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制定长远规划,一切从长考虑而不是追求短期效应。积极地采取措施,在改善硬件条件的基础上,重视软件基础的建设,特别是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在职人员思想、业务综合素质,确保图书馆事业的稳步发展。 
(省馆辅导部)

    相关文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