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图书馆创新特色服务,探索文明单位创建新路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文化服务单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担负着传播知识、播撒文明、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职责。近两年来,襄樊市图书馆以“开门办馆,凝聚人气、创新服务、提升形象”为工作思路,以特色服务拓展公益文化服务功能,以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文明单位创建。2007年以来,市图书馆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被襄城区政府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被市文化体育局授予“五好班子”。2009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 一、 树立特色服务意识,抢占公共文化服务新高地 作为公益文化服务窗口单位的公共图书馆,如何提升服务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当前新形势下的新课题。过去,“藏用结合,以藏为主”是大多数图书馆员的惯性思维,说起图书馆的服务就是在馆舍内开展阅览和图书外借业务。这种落后的办馆理念和陈旧的思维、服务方式,导致襄樊市图书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和读者拉开了距离,图书馆内新书少,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办理借书证的规矩多、手续复杂,读者往往要来回跑很多趟才能办好一个借书证。不仅平时读者很少,就连星期天、节假日,图书馆也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这种状况,使图书馆新的领导班子认识到:只有创新特色服务,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类别、多样化、个性化的读者需求,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文化服务市场抢占制高点,才能树立起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形象。2007年以来,襄樊市图书馆把以读者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作为办馆的根本宗旨,让图书馆的大门向全社会敞开,用颇具特色的、多样化的、人性化的服务吸引读者了解图书馆、亲近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从而促进图书馆的服务上质量、上水平、上特色。 二、 搭建特色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2007年以来,襄樊市图书馆紧紧围绕“贴近读者、服务读者、为读者搭建一流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服务理念,以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为目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创新活动。 一是创新服务方式。首先,从转变借阅方式入手,改“柜台式”借阅为“开放式”借阅。为方便读者借阅,将一楼大厅全部腾出来,集中了自然科学书库、社会科学书库、典藏图书库中近50万册图书、3万多份报刊、2万多册杂志,实行全开架开放式服务。其次,降低门坎,简化办证手续。减掉了过高的办证条件和限制,规定不管什么人都可到图书馆办证,都可以成为图书馆的读者。所有来办证的读者只需出示身份证,就可以办一张集阅览、图书外借为一体的家庭温馨借阅证。读者一证在手,就可以浏览、借阅全部书、报、刊物。实行开架借阅后,来馆办证、阅读的人越来越多,每天进出图书馆看书学习的读者川流不息。2008年,到馆读者达三十多万人次。第三,设置人性化的服务专区。针对不同的阅读对象,开辟少儿图书借阅专区,购进少年儿童喜爱的图书3万多册,吸纳青少年读者走进图书馆;设立老年阅览室,从座位、灯光、以及书报刊的配置等方面力求符合老年人的习惯和阅读需求;开设残疾人阅读室,配备了残疾人专座;根据到馆学生不断增多的实际,2009年,筹资三万多元配备桌椅,设立了青少年“学习吧”,每到双休日和节假日,青少年学生读者踊跃进入学习吧,成为襄樊市图书馆一道令人欣慰的美丽风景。 二是创新服务内容。为了方便读者在图书馆阅读的同时购买新书,与新华书店联手,在外借大厅开设“新书苑”,展销图书10000多册,把最新的图书推荐给读者选购和借阅;开展“你读书,我买单”和“图书银行”服务活动,让读者直接参与到图书采购和图书管理工作中来,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响应和参与,由读者推荐购进和捐赠的图书达到万册以上;开设地方文献展示展销区,收集展出陈新剑、陈家驹、晋宏忠等37名襄樊知名学者著述500多册,既方便读者查阅相关资料,又可宣传推介地方历史文化和学术成果,还能代作者对图书进行收藏和保护,同时,还大大丰富了图书资源;在电子阅览室设立下岗工人技术培训专区,为下岗工人进行再就业技术技能知识学习提供培训服务;组织举办各种展览,以不同的载体形态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读者的文化需求。2008年以来,先后举办“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纸墨有约全国双栖书法家小品书法50人提名展”、“留住记忆——老樊城影像展”、“世界文化遗产参观门票展”、“小动物标本展”、“襄樊书画名家书法美术作品展”等展览上十次,吸纳三万多名读者到馆观展;利用共享工程资源举办远程教育,在每个周五、周六上午为市民开展免费远程教育,举办科普讲座、展览。每个周五、周六晚上在市区各文化广场、市图书馆院内广场或社区放映科普知识、革命传统教育、红色经典影片等,2008年以来,已放映110多场次,其中,放映红色经典教育影片130多部,科普影片40多场次、220多部,服务观众10多万人次。 三是打造服务品牌,提升创新档次。“汉江讲坛”是襄樊市图书馆面向全市广大市民开办的公益性、文化性讲座,是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实行文企联姻、提升文化品牌服务形象的新尝试。“由襄樊人讲襄樊事,襄樊的专家学者讲襄樊的经济文化”是“ 汉江讲坛”的一大特色。自2008年4月开讲以来,已有30多位襄樊知名专家学者做客“汉江讲坛”,万余人次在41期讲座中感受了名家风采,汲取到知识精华,受众面幅射到邻近的十堰、神龙架、荆门、随州等地区。不仅在襄樊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在鄂西北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襄樊市市民亲切地誉为襄樊人自己的“百家讲坛”。 “汽车图书馆”是襄樊市图书馆探索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新路、解决较远单位和边远地方读者“读书难”的新举措。2008年底,市图书馆经过多次商谈,争取湖北妞妞食品有限公司赞助一台中型客车,改装配置成能装载4000余册图书的流动服务车,争取湖北天工集团赞助一台图书配送车,建成了“汽车图书馆”。“汽车图书馆”坚持以图书进广场、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进学校的“五进”形式,开展“点单式”、“驿站式”图书服务模式,为市民提供服务。“点单式”服务就是读者需要什么样的图书,市图书馆的图书流动车就能按“单”为读者送去想要的书籍或提供现场借阅服务。“驿站式”服务就是根据襄樊市城市特点、按公交线路,流动图书车在每个星期一走进军营,星期二、三服务襄城区域读者,星期四、五服务樊城区域读者,双休日送书进社区和广场。“汽车图书馆”自2009年元月开办运行以来,服务触角延伸到单位、企业、学校、军营、社区、农村集镇等,服务网点达20个,接待读者近8万人次,借阅图书上十万册次,成为流动在老百姓身边的、服务内容广泛的、灵活便捷的文化服务阵地。 建立流动图书站是襄樊市图书馆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新领域、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读者搭建读书学习平台而着力打造的又一公共文化服务品牌。2008年以来,市图书馆先后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市高新工业园区、闸口社区、长虹路社区、水星台社区、中山巷居委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等单位设立了13个流动图书站,提供图书三万多册。同时办理统一的借阅证,流动图书站和市图书馆实行“一卡通”,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借阅。流动图书站的建立,为建设“襄樊市图书馆之城”探索了新路。 三、 加强服务环境建设,推动文明单位创建 一是开辟渠道,加快图书馆硬件建设。为了改变图书馆经济困境和设施设备陈旧的状况,2008年以来,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200多万元,解决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阅览室改扩建、学术报告厅、多媒体试听室装修等一系列硬件设施建设经费。与企业联姻,先后从湖北妞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获赠价值18万元的流动图书车一辆,从湖北天工集团获赠价值15万元的图书配送车一辆。从襄樊三九酿酒厂争取资金赞助10万元,更换了学术报告厅、自习室、电子阅览室桌椅100多套,改善了阅览设施。 二是美化环境。组织开展义务劳动,平整空地,修剪草木,清扫杂草,种植花卉,使襄樊市图书馆绿起来,美起来;对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报刊阅览室等处的灯光、座椅进行人性化的布局调整,使图书馆亮了起来,让读者走进图书馆,就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三是建章立制,强化科学管理。为贴紧读者、服务读者,不定期组织召开读者座谈会,恳请读者诊“疾病”,找问题,提意见。按照读者的建议和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并根据《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制定了具体到每个工作岗位的规章制度,规范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规范读者服务工作,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 四是多层次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先后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栋、文明部室、岗位标兵、青年文明号等系列创建活动,通过深入扎实的创建活动,提高了图书馆员的文明素养,提升了单位的文明形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上水平、上档次。 两年来,襄樊市图书馆通过创新服务扮靓了公益文化服务窗口,塑造了单位良好的文明形象,树立了窗口行业的文明新风,使全馆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广大读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充分展示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成 果,实现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省馆辅导部 襄樊市图书馆高军 刘晓红 吴德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