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走进华中农业大学
4月24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走进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董恩林教授以“文化、文献与古籍整理”为题在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作专题讲座,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图书馆工作人员近两百人聆听讲座。
董恩林教授从“文化、文献与古籍的基本概念”“古籍整理与文化传承”“古籍整理的基本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他指出传统文化“活”在古籍中,古籍需要一代接一代地整理与保护。他讲解了古籍的基本形式,古籍分类和相关理论。他认为对古籍整理来说,版本学最重要的意义一是在校勘时注意选择古籍善本,二是对古籍进行版本鉴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他介绍了校勘、标点、注释、今译、辑佚、辨伪等古籍整理的基本方式,并认为最好的古籍保护,一是进行整理,二是推广利用。
董恩林教授“文化、文献与古籍整理”专题讲座
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还开展拓印与雕版印刷体验,以《三希堂法帖》为底本,让参加活动的师生亲身体验传统拓印与雕版印刷技艺的过程,领略书法的艺术韵味。
华中农业大学学生体验拓印与雕版印刷
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制作了教具,以实物形式现场为师生展示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毛装、线装、平装等8种古籍装帧形式;同时还对古籍形制、古籍载体、古籍版式等做了展示科普。
华中农业大学学生观摩古籍装帧教具
此次湖北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将在省内15所高校陆续开展,通过举办古籍保护专题讲座、开展古籍保护技艺体验互动活动,构建“政—校—馆”协同机制,形成“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模式,增强湖北高校古籍保护技能,培养古籍保护后备力量,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古籍文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