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E时代”解码AI大语言模型 探索智能交互新领域
AI浪潮来袭,全民进入AI时代,是否感觉身边的事物都在AI化?AI为什么能对答如流?又为什么会答非所问?8月14日上午,“银龄E时代”第三期以“智能交互·开启深度求索”为题,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以国内翘楚DeepSeek为切入点,携50余名中老年读者一起揭开大语言模型核心机制与应用实践神秘面纱,链接国家老年大学、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相关知识,助力安全高效地与“智能伙伴”对话,探索人工智能交互新领域,跨越“人与智识”对话的崭新门槛,自信迈入“与AI共思考”的新时代。
技术揭秘:从DeepSeek看大模型的“大”与“智”
智龄课堂从DeepSeek入手,为在场读者生动展示大语言模型如何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实现语言理解与生成的突破,其“大”在于参数规模达千亿级别,“智”则体现为能精准解析用户意图并完成复杂推理。课堂结合国家老年大学课程,解析了模型架构、训练方式及实际应用场景,如智能问答、内容创作等,帮助学员理解“大语言”背后的技术逻辑,逐步缓解AI焦虑,消弭AI疏离。课堂还对比了DeepSeek R1与V3模型的区别,R1适合学术研究、问题解决应用、决策支持等需要深度推理的场景,V3适用于对话式AI、语言翻译、内容生成等。有读者听完后表示,R1就像个“文科生”,V3更像个“理科生”,引得在场读者会心大笑。
智能交互·开启深度求索课程讲解
破除迷思:识别AI“幻觉” 用好提示词
为什么AI有时会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怎样让AI更好用?智龄课堂以“AI伪造历史事件”切入,指出“幻觉问题”的成因,指导读者用好“提示工程”,从而清晰、有效地向AI表达需求,更加精准地获得答案,减少“幻觉”现象的发生。在场读者根据讲解内容实践练习,及时调整提示词的表述方式,AI回答的准确率显著提升,一位读者感慨道:原来不是AI不靠谱,是我们没问对方法!
场景实践:找到你的“AI搭子”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老年读者对提示工程使用的掌握程度,智龄课堂还设计了多个实际场景进行模拟练习。比如,如何使用不同的提示词向不同模型询问旅游攻略、情感疗愈、生活建议等问题,观察并比较回答的差异。通过不同场景实践,读者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提示词,还深刻体会到了大语言模型在日常生活和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与大语言模型对话实践操作
活动最后馆员温馨提示大家,AI时代一定要学会规避使用风险,总结“三查三不”原则:查信息来源、查逻辑漏洞、查数据实效;不轻信医疗建议、不泄露隐私、不依赖AI决策。科技再智能,也要保持独立思考。
活动期间,6名乐龄志愿者参与了现场签到、礼物派送、摄影摄像、答疑解惑志愿服务,他们的热情与专业不仅为活动增添了温馨氛围,也成为“银龄E时代”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乐龄志愿服务
(信息咨询部)